最新研究發現,兩種常見呼吸道病毒可能令潛伏癌細胞短時間內增生1000倍,增加患癌風險。港人每日戴口罩、疫後保養更要小心! 

 

研究揭呼吸道病毒或與癌變有關 短期內活化癌細胞

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與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聯合發表的研究指出,兩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在人體內感染時,可能令原本潛伏的癌細胞於短短48小時內激增逾1000倍*。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與細胞實驗中發現,病毒會觸發一連串炎症反應,間接活化特定癌基因通道,導致潛伏癌細胞「加速甦醒」。

呼吸道病毒非直接致癌 但能放大體內風險因子

專家指出,這些病毒本身並非致癌病毒,但若個體本身已有細胞突變、免疫力低或暴露於致癌環境,一旦同時感染病毒,有機會加速癌細胞擴散與轉化。這種「催化劑效應」在過往肺癌、鼻咽癌與淋巴癌個案中亦曾被間接觀察到。特別是吸煙人士、長期接觸空氣污染、或家族有癌症病史者,感染呼吸道病毒後,風險將大大提升。

都市人長期免疫疲勞 疫後更應重視防護與保養

疫情期間不少港人習慣每日戴口罩、勤洗手,但隨著防疫放寬,呼吸道病毒回歸社區。
近日港人外遊頻繁,加上天氣潮濕炎熱,是呼吸道病毒傳播高峰期。
若同時熬夜、飲食不定時、壓力大,更易造成「免疫力下滑」的溫床。

研究人員呼籲,病毒感染後即使康復,身體仍可能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長期下去或導致細胞異常增生。
因此疫後保養絕非「唔使戴罩就等於康復」,日常防護同樣重要。

 

預防癌細胞活化的5個生活習慣建議:

 

  • 💤 保持充足睡眠,每晚至少7小時
  • 🥗 多吃高抗氧化蔬果(如藍莓、綠茶、西蘭花)
  • 🏃‍♀️ 每星期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 😷 呼吸道高峰期仍建議在人多地方配戴口罩
  • 🧘‍♂️ 定期紓壓,避免長期慢性發炎

香港市民應警覺 有咳唔止、體重異常應及早檢查

如果近期感染呼吸道病毒後持續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早求醫:

  • 咳嗽超過3星期仍未痊癒
  • 聲音沙啞、呼吸困難、氣促
  • 體重無故下降、極度疲倦
  • 淋巴腺腫脹或長期發炎

早期發現癌症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千萬唔好等「小病拖成大病」。

總結|呼吸道病毒非小事 疫後保養成健康關鍵

今次研究揭示病毒與癌變潛在關聯,再次提醒我們:「唔舒服唔等於冇事」,每次病毒感染都可能為身體帶來長遠影響。
香港人應持續維持良好健康習慣,特別在疫後時代,更要注重免疫力與細胞健康。病毒不致癌,但會打開身體「危機之門」,每日防護+定期檢查,先係真正健康之道。

參考資料

  • * Stanford University & Weizmann Institute. (2024).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and Tumor Cell Reactivat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XXXXX
  • ** WHO. (2023). Viral Infections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s. https://www.who.int
  • ^^ 衞生署《癌症防控手冊2023》https://www.chp.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