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腫瘤,這個如科幻電影般的疾患,真實地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得及早檢查,及早處理,纔能夠避免潛在的致命風險。

 

心臟雖然是人體內至關重要的器官,但心臟腫瘤卻是極罕見的病例,尤其是原發性心臟血管肉瘤,發生率僅達萬分之一^。由於症狀與常見的血栓或心臟黏液瘤相似,初期診斷常常被忽略。

67歲的何姓婦人在長達兩個月的胸悶與呼吸急促後,獲得羅東博愛醫院的及時診斷^,經急診檢查發現,她心臟已經長出一顆直徑達5公分的腫瘤。

手術過程與醫療突破

面對罕見的心臟腫瘤,羅東博愛醫院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鄧穩莊醫師迅速採取行動。經過詳細的診斷後,決定進行危險而耗時8小時的手術,切除受侵犯的心臟部位並重建半顆心臟。

透過利用人工醫材重建心臟肌肉、心包膜,並安裝人工起搏器,何婦的心臟重新恢復跳動及正常功能。術後的病理檢查確認腫瘤為惡性,隨後何婦進一步接受放射及化療以阻止癌細胞擴散。

研究與社會現象的啟發

羅東博愛醫院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複雜的手術,不僅得益於醫療團隊的專業合作,也顯示了尖端醫學技術的進步。在這樣的環境下,急診醫生的靈敏度、放射科的影像判讀,以及外科手術的無縫對接,都為治療成功奠定了基礎^。

 

社會對罕見疾病的認識

越來越多的罕見疾病受到社會關注,這不僅是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更因其對社會醫療資源分配與管理提出了挑戰。在香港,建設一個更具備包容性和效率的醫學系統,對應對未來的健康挑戰顯得尤為重要^。

 

心臟腫瘤,尤其是原發性心臟血管肉瘤的發現,提醒我們重視及早發現和處置的重要性。羅東博愛醫院的成功案例,凸顯了現代醫療技術的潛力和醫療團隊的高效合作。儘管挑戰重重,但在專業醫師與高端技術加持下,生命得以延續的確是醫學的一大成就^。

 

參考資料

羅東博愛醫院新聞稿、華人健康網報導、鄧穩莊醫師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