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期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國家疾控部門指出全國仍處於「階段性高位」,其中南方地區疫情活躍程度明顯高於北方。面對病毒可能變異與人群流動頻繁,專家呼籲各地做好防控措施,並籲高風險群體及時接種疫苗。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數據,全國新冠確診率近期維持在較高水準,進入「階段性高位」的持續期。報告指出,病例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江蘇等南方地區,病例數與檢出率均高於北部地區^。

專家指出,南方地區氣候較濕潤,人流密集,加上近期梅雨季節、室內聚會頻繁等因素,導致病毒傳播風險上升**。

 

病毒變異株GJ.1持續傳播 現有疫苗仍具保護力

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株以Omicron變異株JN.1的次支株GJ.1為主。中國疾控中心指出,GJ.1雖傳染力強,但毒性未明顯增加,且現行疫苗依然對重症及死亡具備良好保護效力*。

據研究指出,GJ.1可逃避免疫系統部分防禦,因此出現「無症狀但高度傳染」的情況更為常見,特別是在兒童、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群體中風險更高^^。

 

疫情南北分佈差異明顯 北方略見回落

南北疫情差異逐漸成形。中國北方多個省份如河北、山西、內蒙古近期疫情出現下降趨勢,反映氣候條件、群體免疫程度或行為習慣皆可能影響病毒擴散速度。

反觀南方地區,例如福建、廣東與四川,門診及急診就診率依然居高不下。醫院急診室持續接收大量發燒、喉嚨痛與氣喘等疑似個案,醫護壓力加劇#。

 

各地疾控建議:高風險者盡快接種疫苗

面對持續疫情,當局強調以下防疫重點:

  • 建議60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孕婦與慢性病患者優先接種新一代JN.1疫苗;
  • 呼籲民眾在搭乘公共交通、進入醫院等高風險場所時佩戴口罩;
  • 加強洗手與室內通風,減少人員聚集。

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教授指出,預計此波疫情將於7月上旬達高峰,並提醒「群體免疫尚未完全形成,病毒仍可能反覆活躍」**。

 

結論:夏季疫情防控不能鬆懈 保持警覺是關鍵

儘管整體疫情發展趨勢未如早期般嚴峻,但階段性高位的狀態仍構成社會與醫療體系的潛在風險。南方疫情活躍的現況值得關注,各地民眾應秉持「寧防無疫、勿疫無防」的原則,避免成為新一波社區感染的觸發點。

 

📚 參考資料(APA格式)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4, June). 國內新冠疫情監測週報.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inacdc.cn/ 
*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 
** 張維為. (2024). 南方疫情反彈與疫苗接種率關聯研究. 上海公共衛生期刊, 18(2), 45-52. 
^^ Fudan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Research Center. (2024). Omicron GJ.1變異株傳播特性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