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2025年5月23日表示,本港新冠病毒活躍程度的升幅已開始放緩,但預計短期內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中心呼籲高風險人士,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應繼續保持警惕,及早接種免費新冠疫苗額外加強劑,以減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新冠已成周期性風土病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指出,新冠已成為一種有周期性的風土病,本地及全球其他地區的流行病學數據皆顯示,一般每隔約半年至九個月會經歷一次新冠活躍周期。然而,不同地區出現新冠活躍程度上升的時間或有差異,主要取決於當地因素,如人口的群體免疫力、主流變異病毒株變化及疫苗接種率等。 

監測數據顯示升幅放緩

根據最新的監測數據(截至5月17日的一周),污水監測新冠病毒含量及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率在過去一周的升幅有所放緩。當中,呼吸道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比率由截至5月10日的一周的13.66%輕微上升至13.8%。污水監測方面,人均新冠病毒含量由每公升約710,000拷貝升至770,000拷貝,但升幅較前兩周明顯下降。

高風險人士應保持警惕

徐樂堅醫生強調,一般市民感染新冠病毒的徵狀大多較為輕微,類似其他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市民無須過份擔心,但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和幼童、有長期病患及免疫力弱的人士)出現嚴重徵狀的機會較大。因此,接種新冠疫苗對保護高風險人群至為重要。

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除接種疫苗外,市民亦應時刻保持嚴格的個人、環境及手部衞生,以減低感染新冠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考慮避免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並盡早向醫生求診。


📚 參考資料(APA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