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是預防病毒傳播最基本的防疫手段之一。但許多人仍存在配戴錯誤、重複使用等行為,降低了口罩的實際保護效能。本文整理正確戴口罩的三大步驟,並提供口罩選擇與防疫建議,幫助大眾提升防護力。

正確戴口罩的步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指引,戴口罩須確保三個關鍵步驟:清潔、方向、貼合。每個環節都影響防護成效。

  • 步驟一:清潔雙手 – 在配戴或脫下口罩前,必須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 20 秒,或以含酒精搓手液消毒。
  • 步驟二:確認口罩方向 – 大部分醫用口罩為三層設計,有顏色者應朝外,白色面向內。金屬鼻樑條需朝上,才能緊貼鼻樑。
  • 步驟三:密合貼面 – 拉開口罩至完全覆蓋口鼻與下巴,並壓緊鼻樑條,避免邊緣漏氣。配戴後切勿頻繁觸碰口罩表面。

常見錯誤戴法恐降低防護力

不少民眾會將口罩拉至下巴或僅遮住口部而露出鼻孔,這些錯誤配戴方式讓飛沫輕易進入呼吸道,形同「無效防疫」。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23年調查,逾三成受訪者有配戴不當習慣^^。

另外,一次性口罩不應重複使用。如口罩潮濕、變形、破損,或配戴超過八小時,即應更換。使用過的口罩應妥善棄置於有蓋垃圾桶,防止交叉感染。

口罩類型選擇指南:依場合決定防護等級

市面常見口罩可分為三類:布口罩、外科口罩(ASTM Level 1-3)、高效防護口罩(如KN95、N95)。不同場合建議使用相應防護等級:

  • 日常外出(低風險):建議使用 ASTM Level 2 或以上醫用口罩。
  • 醫院、診所或人流密集區(中高風險):選用 KN95、N95 等高過濾效能口罩。
  • 小童、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應選擇專用尺寸的立體口罩或耳繩可調設計,以貼合臉型。

專家提醒,布口罩雖具環保性,但過濾力相對較低,僅適用於短暫或非擁擠場所使用。

配戴與更換時機:何時該換新口罩?

 

除了每日更換,一旦出現以下情況也需立即更換口罩:

  • 口罩潮濕、變形或破損
  • 感覺呼吸困難或口罩氣密性下降
  • 曾觸碰口罩外層或懷疑已遭污染

香港衞生署建議,一般市民每日應備2–3片口罩,備用以應對突發情況*。

養成正確戴口罩習慣 就是守護全社會

隨著新冠與流感病毒持續存在,正確戴口罩已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從選擇合適口罩、到掌握配戴步驟與更換時機,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對防疫至關重要。唯有全民共同建立科學戴口罩習慣,社區防線才得以鞏固。防疫,從你我做起。

📚 參考資料(APA格式)

* 衞生署防疫指引. (2023). 口罩使用與更換建議.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Advice on the use of mask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 
^^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23). 香港市民配戴口罩習慣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