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依然寒意明顯,許多市民每晚躲進被窩,卻仍難敵深夜低溫,導致睡眠質素大打折扣。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嘗試加厚棉被、開暖氣,甚至使用電熱毯。但你知道嗎?根據日本節目《林修の今でしょ!講座》的實測,只需調整「冚被次序」,就可以令體感溫度上升多達4℃,效果媲美電熱毯!

 

究竟如何科學地冚被,才能「暖到入心」?以下為你拆解保暖冚被法的原理及冬日睡眠保暖的實用技巧,讓你安然入夢鄉。


【正確冚被順序:薄毯→厚被→保溫層】

在節目中,日本研究團隊以熱感應儀器測量不同冚被順序對體溫保持的效果。他們比較兩種常見的冚被方法:

  1. 傳統方法:厚被在外,毛毯在內

  2. 科學方法:毛毯在外,厚被在內

     

     

結果顯示,「毛毯在外、厚被在內」的組合,在測試過程中可維持體溫平均上升約4℃,保暖效果大大優於傳統冚法。其關鍵在於「熱空氣封鎖效應」——當暖空氣被包在內層厚被之間,再用毛毯鎖住外層,便可減少熱量流失。

這種方法等同「三明治蓋法」:

  • 最底層:被單或床包

  • 中間層:厚棉被或羽絨被

  • 最外層:毛毯或法蘭絨被


【選對寢具材料:愈輕愈暖?】

除了冚法,寢具物料亦是保暖關鍵。以下是幾種常見保暖寢具的比較:

 

材質保暖度特點
法蘭絨⭐⭐⭐⭐手感柔滑、鎖溫效果佳
羊毛被⭐⭐⭐⭐⭐自然調溫、吸濕排汗
羽絨被⭐⭐⭐⭐⭐輕盈蓬鬆、保暖力強
棉被⭐⭐⭐重量較高,透氣性中等

 

溫馨提示:棉被若配搭保溫性佳的床墊與毛毯,亦可達到理想效果。


【保暖小貼士:睡覺前這樣做更暖】

除了調整寢具順序與材質,日常生活習慣也會影響睡眠體感溫度。以下幾招,讓你更快入睡又夠暖:

  1. 熱水袋預熱被窩:入睡前15分鐘放入被中,睡時取出,以免影響體溫調節。

  2. 穿著透氣睡衣與襪子:選擇純棉或羊毛睡衣,避免緊身衣物阻礙血液循環。

  3. 保持腳部溫暖:腳冷會導致全身發涼,必要時可加墊毯或穿上睡眠襪。

  4. 睡前飲熱飲:如薑茶、紅棗水等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入眠溫度。

  5. 關窗減風寒:密封窗縫,防止冷風滲入,提升室內保暖效果。

     


【都市人最常犯的錯誤冚法】

根據不少寢具專家的觀察,都市人常常犯以下錯誤:

  • 被褥堆太多、壓力太大:令血液循環不良,反而易感寒。

  • 最保暖的一層放最上面:保暖層沒能鎖住熱氣,效果大減。

  • 忽略床墊保暖:熱量從下層流失,建議加墊一層床墊保暖墊。


【結語:冚得啱,瞓得暖】

寒冬夜裡,能否一夜好眠,往往不在棉被多厚,而在是否「冚得啱」。只要掌握冚被次序、選用合適物料、加上正確的生活小習慣,就能有效鎖溫抗寒,無需開暖氣亦可享受暖笠笠的睡眠。

今個冬天,不妨參考日本節目推薦的「正確冚法」,既省電又環保,更重要是有助提升睡眠質素,讓你每日醒來精神奕奕,迎戰寒冷天氣!